新聞報導:22年沒調整過價錢的鐵路票價,目前法案審查中。經過調整後,台北到高雄自強號需要一千元,底下流言多持負面。例如:這麼貴,還不如坐高鐵;自強號跟莒光號一樣破;誤點一分鐘罰多少錢....等。

    似乎沒人要正視已經22年沒調整的票價,22年,快要四分之一世紀!剛出生的小孩都已長大成人,台鐵的票價卻從未調整。每次想要調整票價,

類似的言論就會出現,然後等到虧損的新聞一出來,鄉民又吵著要民營化。簡單的說,希望能夠便宜(多年不漲),還希望準時(連一分鐘都不行),還希望能營利(不可有虧損),還希望停靠站多(我家住那站附近,為什麼不停那站),這些期望雖然正常,可是互相衝突,而且有的立場根本是對立的。

   希望便宜是消費者自然的心態,但是已經22年了,很少有物品超過這麼長時間而不漲價的。每種產品,不可能滿足每位消費著,更何況還要便宜、快速、還要好、同時還站著經營著立場?(要求有營收)。就算能達成這些條件的事業體,

應該也是鳳毛麟角。

   但是大家還是希望漲價後服務能提升。可是魯肉飯或便當或其他事物,漲價後通常飯或肉也不會變大阿?也就是服務沒有相對提升,最多就是維持罷了。

更何況,今天是個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。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消費這項產品。這時又有另一種聲音出來了,鐵路是大眾運輸,不可漲價?答案跟剛剛一樣,你有許多代替方案可以選:國道巴士、高鐵。(那兩項有這麼久沒漲價嗎?)。花東方面的旅客則是抱怨選擇不多,但今天市場是自由的,如果有利基,業者自然會去經營(花蓮目前對外只有航空及鐵路)。這點的話可以做個花東地區辨識方式(居住、就學、就業),給予花東地區折扣。(這樣好像又回到服務立場,營收不能要求)

   如果政府希望台鐵是營利企業(要求營收),那麼就要放棄比較不賺錢的路線、效率較低的車輛、調高票價。反之如果希望它是服務性質(偏遠地區),就要挺住,不能每次都用台鐵虧損XXX原來否定所有台鐵人(既然被否定這麼久,做好也變成毫無意義)。政府決定的走向,就會改變台鐵的方針,而不是立場搖擺不定,然後覺得台鐵是燙手熱山芋,只想丟給民間來處理。民營業著的話,通常就會採取營利企業的方向,像國光客運也停掉了許多路線,雖然不會再被批評,可對偏遠地區的交通需求也一併放棄主導權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#時事評論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