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


   昨日:某些電商發起書籍66折,造成

一些獨立書局聯合抗議。(不過是關門以對)對於根本沒有實體店面,只有網路平台的電商。相對只有實體店面的書店,關門到底要如何對抗電商??

      一般人對於看書的人:真有錢(書貴不貴見仁見智)。可見對於一般人來說:書籍算是個"奢侈品"。早期我剛開始看書的時候:

家人總說"去圖書館借不行嗎?"

通常會去讀書館借書:大部分是為了省錢。(畢竟如果有免費的,為何不看?)我單純是不想被還書期限逼迫,可以慢慢的看。雖

然產品跟書籍相差很多,

像是iXad,定價遠遠比書籍貴了幾十倍的價錢。雖然大部分的人也都覺得貴,但該項產品卻很少打折的。當然有人說:那是一種

宗教,一種時尚,一種身分象徵(想太多)。可是我這裡要回到商品的目的:滿足需求。


  人購買商品都是為了符合他們的需求。以iXad來說,大家很清楚它可以帶給你很多娛樂。書籍可以帶給你知識、娛樂。但很

多時候,我們不知道這些知識與我們的關係在哪裡?

也就是說讀了如何運用在日常,並且改變你的生活。之前就有一篇報導指出,長銷型的書籍有一種就是食譜。畢竟,食譜沒有

時效性,而且用途明確。相較一般的書籍,效用(?!)

不明確。也就是讀了以後會有甚麼作用?消費著通常是沒有底的。再說到娛樂方面,影像總是文字最大的敵人,很多的人都

有"我閱讀好慢,不想看書,有沒有漫畫或是影像版本的"。我們多數人都被逼著讀書,很多人的社會人的閱讀就是"功能性"。

所以多數看:工具書、企管書、理財書、保健書(運動、減肥、冥想)。要不然就是娛樂性,小說改編的電影就會去翻翻原著。


    其他沒有話題的,比較冷門的書籍要怎樣拓展客源?正如前面所提:有人會覺得從圖書館借(雖然不一定有),可能也有人覺得

上網查一下就有相關資料,連書都不用看。  所以能快速讓你知曉書的精華內容的"說書"會大受歡迎。畢竟看起來就是避掉了

書的"壞處"只留下好處。加上很多看書人的說法:讀書能夠增加涵養、改變氣質、改變人生。

 前兩項根本無從驗證、或說沒有明顯效應。多數人是想要改變人生沒錯,問題是要閱讀甚麼?要讀到甚麼地步?改變會有多大?

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功利沒錯,可是還是很基本的"書能夠滿足我們甚麼需求?"這點,這些產業有沒有想到要如何回答?要給這

些"消費著"怎樣的動機?如果就是辦辦文化講座,或著目前的簽書會,都不能算是回答這些問題。


  而消費著的閱讀能力、習慣,我也沒看到這些產業在提供任何的解決方案。就算是iXad,都還是有官方教室教你如何使用。

我們的閱讀產業似乎從不在意這塊,只管製造、銷售。一個產業如果不能"教育"消費著,只會等消費著"慢慢增加的話,那是

早晚會沒落。以黑膠唱片來說,他們就會在店家撥放黑膠,來讓消費著體驗"黑膠"的好處(教育消費著)。或許我身為"END-

user"不瞭解產業的困境,只是我也不知道你們自己的優勢是甚麼,所以這些問題還是要產業自己設法解決。
  

    
 

  
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熊的雜談 的頭像
    大熊的雜談

    大熊的雜談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