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大熊的雜談
   
     這個話題已經有點久了,之前有人說過:做總統,可以甚麼都不懂。現在就來看看這句話,是否可以為真實。

 

     眾所皆知,一個國家有內政、外交、國防、民生、經濟...這麼多的領域。一個人的確不可能都了解透徹。

全部任用"術有專精"的專家就行了?哪麼,專家有那麼多人,要選擇誰做為這些領域的"專家"?

採用學者?首先不論理論與實務的差距。通常也有所謂的派系或學說。例如經濟學有崇尚市場自由,"看不見的手"的古典學派,

或是凱因斯的主張政府強力介入的增加需求來促進經濟成長。的確,這個時機可以交給專家。也沒有說哪個方案會是最佳解。

只是如果"領導著"全然無知,那麼就可能被下面的技術幕僚(官員)給一手遮天。硬是推出不合宜政策,例如:"剿匪期間,法幣與偽幣

兌換比例為:1:200"。用現代的觀點來看:就像去x國,你可以用一點新台幣換成很多的該國鈔票。而這個案例的x國,與我們

土地相接之外,也沒有海關會限制我們所帶的金額,以及出關時完全不課稅!當然這邊的兩國都在同一國的控制下。

當時的部長是個外行人?不!那可是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!!

 

     那麼為了避免這種情形,多用幾組人不就可以了?那麼,問題又回到:要採用哪種方案?誰決定用何種方案??難不成要分成

偶數組?每次政策、決斷都用內部投票表決制?就算內部投票表決制真的可行,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,也就是誰負責。

任何決策都要提供數組意見,的確可能會有最好結果。那麼一直最愛說:責任政治,萬一得出了不理想的結果。像這種時候,又是誰負責?是提出方案的人?投票贊成的人??還是任用這些人的領導著???

   一些小說最愛寫:年幼無知的少主,接下龐大的公司後。被老臣上下其手,最後甚至失去經營權。當然,可能某些領導著

不需擔心此事。但是領導著:就是個負責決斷的位置。他可以甚麼都不懂,但是會被人上下其手。就算能換掉這些

"問題人物"。政策已經實施一陣子,不良的結果已浮現。但是,對於想要利用無知領導人來從中獲利的人,當然,領導人越無知越好!

 

   如果,另一個領導人。至少有一些認知,至少不會放任如上述的政策通過,可以直接撤換這個人!那麼,

領導人是否可以全然無知?有可能會帶來最不適合的結果。而這種最不適合的結果,後果就要我們這些把他推上

這個位置的人(我們)來承擔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時事評論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