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本篇會有政治味,不喜請跳過

**算是第一本的國際關係書,請多包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這是大熊的雜談

      台灣,在之前曾經屬於大日本帝國。有人稱為此段歷史為殖民。但是後來的國民政府也被人批評過"狗去豬來",

究竟,我們要如何看待這段歷史?有人說,他帶來了台灣的現代化。也有人說,這些都是方便其殖民母國所做的。

我們先從本書理解一些,同樣被殖民而後解殖的國家的經歷。再來給出我們自己的判斷。而不是別人告訴我們,

並且強灌輸他們的價值觀給我們。

 

       內文摘要:{去殖民發生在二十世紀,去殖民包含:多個跨洲帝國在短短三十年內同時解體;各臣屬於外著的統治政權被去正當化的過程。

曾經老牌殖民強權,認為可以在殖民地:操控、形塑、必要時甚至阻止,將政權移交給[值得信賴](魁儡政權)的當地政治家。

對歷史學家而言,這些國家都屬於殖民地或帝國的過去,其引響還烙印在今日的自我意識之中。(所以我們是選擇不正視,

此段"屈辱"的歷史,許多這段時期的建築不是自燃,就是被拆除。談論此段歷史,只能二分法?不是屠殺、壓迫;就是現代化建設?)

<一百九十三個聯合國幾乎全是後殖民或後帝國國家;後殖民有被殖民不光彩的歷史;後帝國有曾經殖民別人,而後把這祖先得來的土地丟失的歷史>

關於大日本帝國;書中認為:在滅亡前,不曾經歷反對與政治動員的冗長過程。但是:任何的外來政權都不值得信賴。

事後,那幅對外抗戰統一國家的局面,通常是虛擬的歷史。有許多的分裂、甚至對帝國團結效忠,也不會因為民族主義運動的出現而輕易消失。

殖民地的"現代化",尤其基礎建設,街道、鐵路、港口等。直到1939年,大部分建設項目仍是空中閣樓。雖有幾個地區開始工業化

在1945年前,日本是唯一的殖民強權,將周邊殖民地的計畫性工業化。(以國民政府當時的效率、人才來看,如果沒有日本所留的

這些遺緒,需要建設多久?別忘了,基礎建設最花時間、且回收可說是沒有的)日軍的統治?基本上在佔領期間都是十分殘暴的,

秘密警察的恐怖控制、強迫勞役、慰安婦與掠奪生活用品倉儲等...(白色恐怖時期,調查局、憲兵隊、人二科、

別人的誣告,好像也所差無幾?831軍中樂園、掠奪生活用品在228事件前也有聽聞、只能說國民政府此時期是:50步笑百步(沒比日本帝國好多少)。}

 

       總結:本書有眾多國際關係或政治用語,有的沒有註解。可能在閱讀上會造成一些困擾,由於談論的是這麼嚴肅的主題,

似乎也不得嘻笑怒罵了。文體只能用"正經八百、正經危座來形容"。而有關非洲的歷史,我們以前幾乎都沒有映像(

除了大中華史觀,我們幾乎沒被教導他國歷史),這些或多或少都造成閱讀上的困擾。但是,如果想要思考殖民與被殖民是怎麼回事?

不想只聽他人灌輸他人價值觀,想要自行了解作出個人判斷著。就可以來閱讀本書。

趣味性:1(....)<其實接近零分>

困難度:5(文字本身沒有,問題大概會在沒有相關認知上)

推薦度:6

**讀書心得為個人主觀意識及過往閱讀經驗、生活體驗而得。每人感受不一,僅供參考。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