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大熊的雜談。

本書由謝伯讓著作,是一本用輕鬆有趣的方式,來簡界大腦觀念與作用。
   這種科普用書,
 第一怕翻譯不佳。作著由台灣大學畢業,現在仍在新加坡的國立大學任教。使用中文來進行溝通還是非常順暢的。
 第二怕文筆枯燥,內容艱澀。接觸這種科普書的設定應該是:有興趣的人,但是有的書似乎怕你覺得沒有內容,會講一些十分生硬的東西。的確在外行人眼裡,這樣的書的作著看來十分高竿。只是一般讀著能完讀那本書,並且有所得的機會也降得非常低!  本書文筆輕鬆有趣,擅長由旁邊類似的案例讓你了解腦科學。
 第三、專業術語與名詞:本書也有不少的專業術語與名詞,只要不要硬記,大腦應該不會燒掉的。
  本書由神經細胞的演化之路:單細胞、多細胞、如何在細胞內傳提訊息或資訊...到獲得觸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聽覺、視覺...由於需要處理的事務日益龐大,
大腦也逐漸發展。以作著的觀點來說,人類取得大腦(認知)。其實是正好的時間發生了一連串的基因突變(相較於原來的物種)。讓大腦取得了更多的養分、更大的空間...才獲得現今人類大腦的雛形。
 除了腦科學,作著也介紹了一些五官在腦中運作的概念。像是:在視覺還沒發展出來之前,一種可以偵測空氣中的震動能量,並為生物帶來極大的生存優勢。
此能力就是[聽覺] ...。在描述頭顱周圍的三度空間時,主要有三種軸:地平經度、垂直高度、距離。人的大腦在辨別音源方位時,會使用多種計算方式。
要計算經度,大腦會分析[雙耳時間差]與[雙耳強度差]。除了有左右的17公分的差異,還有會吸音的頭顱。可是左右差無法辨識"垂直",這就依賴耳朵上許多
奇怪的皺褶,'不同高度的聲音就會因為這些皺褶出現不同的變化,大腦就可以計算出音源的垂直高度。(這些我們通常都毫無感覺,大腦就幫我們完成這些計算!)
 書中也會收入一些:坎維希爾主張:大腦不是通用型的處理器,而是像瑞士刀一般。有許多功能特化的現象。就像一般公司的分工,有人專門負責產品開發、有人專門負責產品包裝...只是從外部看:就只是一家公司(一個大腦)。
   本書推薦給:對大腦運作有興趣的人,還有想知道大腦為何如此"耗能"(2%的體重、消耗全身20%的血氧、25%的葡萄糖)。
言詞有趣,內容容易理解,是本不錯的腦科學入門書!

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