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大熊的雜談
   本書的中文書名,明顯與英文書名"FORDLANDIA"有極大落差。如果直翻的話"福特之城"(書中用語)。可能擺在書店時,沒幾個讀着會拿起來一探究竟。當然如果以目標導向但已結果論的話,"橡膠帝國"也是名不符實。要勉強為此標題解釋的話,只能說當初 亨利.福特 對該塊土地上懷抱著太多目標與夢想。終極目標是艾默生式"世外桃源"。
  就從此段不被眾人所知的過去來探索吧!本書由時代背景敘述,為何福特會決定建造這個"福特之城"。本文的福特將包含"亨利.福特"和"福特汽車公司"的廣泛意義。福特作為第一個採用"流水線式生產"的工業,同時產用所謂的"家長式管理"。從員工的住宿、健康、養育、育樂...幾乎無所不包的涵蓋式服務。俗稱"從搖籃到墳墓"。而當年代十分出名的日薪五美元政策,不儘來自相信"高薪才可換得好人才","同時希望它們能夠買得起自己製造的產品"。由高收入創造高消費。
當然實際上為了這些高薪,福特也對工人的私生活伸出管控之手。如:強迫體檢(費用從薪水扣)、強制要求員工的住家衛生(公司會派員稽核)、禁酒..許許多多的規定。同時,福特先生一直相信:鄉村與工廠是可以並存的。從T型車大賣後,福特不儘相信適當的分工可以共好的效率,並且一直相信:所有的東西都要物盡其用。講求最高效率。
  而當時福特採用現今類似的"垂直整合",例如:自己種森林、伐木、做成木材用在造車上,並且銷售圖利。而福特最講求的是"每個工廠最好能自給自足,成為不用依靠旁邊的所在"說的可不只是自己發電自己用這樣單純,還包含了像是:旁邊有農地、可以生產食糧足以自給自足。
  在諸多的條件之下,福特開始投入自己種植橡膠的事業。雖然已有一些成果,但無法供應己身莫大的需求。在許多人的鼓吹、蒙蔽、未規畫與調查之下。聽信謠言,開始"福特之城"的宏大計畫。雖然以生產橡膠為目的,但是福特對於其他的夢想或理念也幾乎不想妥協。
而且為了種橡膠,結果派去福特之城的專家。就是沒有人在熱帶種植橡膠的經驗、也不知南美洲的天氣、也沒有植物病蟲害專家。
同時公司內部的橫向資訊流通完全失敗,雖然有前幾次勘查的資料,卻到不了需要的人的手中。
  而福特此種"害怕專家與其意見相左",也出現在很多事業上。話說來到南美洲,高薪資完全無法形成低流動的人力。因為當地人已經習慣以物易物,拿到福特的新資卻幾乎沒甚麼用途。而當地完全毫無開發,使得福特要從伐木、整地、蓋港口、鋪馬路...基礎建設做起。由於"家長式照顧"的目標過於宏大,在初期階段造成多頭馬車。諸多項目都一頭亂,由其先期的有人
純粹是因為能從土地交易終獲得利益。而福特的"做了再想"在此處也是自食惡果...。
   本書內容有趣,雖然中間幾章會覺得跟前後文沒甚麼關聯...。雖然福特主義在此處獲得一定的成果。畢竟以商業上來說,還是要以營利為主。
   想要知道"亨利.福特"真實的一面,知道他互相衝突主張與理念。想要知道"福特式的傲慢"如何導致失敗。而開發一定會帶來"正面"?"現代化"、消除貧窮"??還是可能帶來不同的結果?!都可以來看此書。
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