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這個議題已經到處砲火猛烈了。我也要表達一下立場。

 

  健保自費額,完全跟健保費無關。貴和便宜都不會造成健保的盈餘或虧損。

得利著有兩種:實支實付醫療保險販賣業著(財團),無保險真的自付著。

 

  很多網友都寫了"不同等級的東西,怎麼可能同一種價錢"?iphone plus 和 山寨機 要同一價格?不是iphone 退出市場就是山寨機賺到翻過去。

但是這邊價錢因該只會剩下山寨機,或是長得很像iphone的山寨機(有甚麼差別?都是山寨機)。運用到今天醫療器材的問題,雖然有人說:

病患不知道均價在哪裡?最大的問題就跟上面的案例一樣:當消費著分不清楚山寨機和iphone的差異的時候,如果是價錢先決,當然買山寨機。最糟糕的時候,用iphone的價格買了山寨機。

 

  當然我們的療人員大部分都有良知,iphone就當iphone賣;山寨就當山寨賣。只是由於醫療器材或是藥物,並不像手機的知識一般廣為人知。

大部分的民眾分不清良莠。  但是一般民眾本來就不需要搞懂這些,這些都因該交由專業的保險人員處理。很顯然,保險公司的人員可能也是能力不足。無法幫民眾確認藥物或醫材的"真實價格"。

   但是,這個問題不該是政府立法來規範。而是保險公司該好好訓練其員工(核保),站在政府的立場來限定自費的天花板是一種錯誤。限制自費的天花板,只會讓真正的好醫療器材、藥物遠離台灣市場,對注重醫療品質的人來說,不是一件好事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