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間測速照相方式一出,用路人的憤怒就直衝雲霄。畢竟台灣的路段常見是馬路筆直大條,

限速卻低到一個十分離奇的程度:例如四線道,視野良好,限速50公里。或許那些官員可以振振

有詞:因為這邊的肇事率太高,才需要訂下如此速限。而為了讓駕駛人做到確實減速,更設立了測速

照相。更為了全段"安全",最後便使用了此次出包的"區間測速"。


   國民遵守法律本因是天經地義。為何此次的區間測速,用路人幾乎是怨恨以對?最出名的:一台85匹馬力之轎車跑出高出原廠甚多

的極速185kph(零之領域:風見是你?)。而許許多多的用路人也有類似的體驗,最近是撤銷1379張超速罰單。這背後到底有何問題?

為何出錯數目如此之高?

 

    其實,大概不是驗證的問題。因為區間測速沒有測速功能!!它是利用通過已知距離兩點的時間差來推算平均

時速。

也就是說:我懷疑每個機器的時間都是各自獨立(這因該是事實),而且缺乏自動矯正。

做資訊的都知道:刷卡(出勤)機的時間一定要自動矯正,所做的電磁紀錄才有意義。你問這些機器怎麼沒有自動矯正?

我猜:該連線的校正伺服器可能掛了,或是自動校正的間格時間過長。所以當機器傳回不同機器的紀錄時間及車號時,就會製造這種情況。

簡單說起來:當比較早通過的機器時間比較快,假設是30秒。後來通過的時間比較慢,也假設30秒。也就是會比原來的時 間少了1分鐘左右。

如果合法速度通過該路段需要5分鐘,現在機器出錯的時段,全部的車輛都是4分鐘經過,也就是超速!後面的

裁罰單位就算調查原始紀錄數據也沒有意義,因為機器在做紀錄時,就已經是錯誤的。


   那麼只要把這個機制修正是否就沒有問題?事實上,此系統已經出了如此大包,人民對其之信任感極低,厭惡值極高。很難再度相信此套系統。

當然,要補救方法或是硬要施行都是可以的,只是這筆帳都會算在執政黨的頭上。這個主意,出發點就有一些問題:減少發生交通事故,所以只能降低車速,為了確實讓駕駛人降低速度,所以最終使用了區間測速照相。以方便管理上,這是便宜行事的作法。畢竟有許多網友已經指出。降低意外,要靠良好的道路設計。

只要改變一下設計,駕駛人自然會降低速度。這就是:為了解決道路壅塞,所以拓寬馬路,假日引來了更多車輛,結果一樣塞。而平常日卻車輛稀少,通常

的車輛都是飛速通過,又造成了肇事率的上昇...。


  區間測速技術沒有問題,問題是執行的技巧與執行的細節。而在施行區間測速之前,是否能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取代這個區間測速的效果?而要施行之前,這些有可能會遇上的問題,有無設想過?還是?為了降低肇事率,區間測速是最簡便有效?是唯一解決之道??這都是標準的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罷了。

 

我們的許多官員,還是以"簡便管理","粗暴有效",如果粗暴太難聽,那就是選擇最簡單管理的方式!也就是沒有用心!!!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