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大熊的雜談。

 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、郭台銘昨天表示:選擇行政院長的條件。郭說:「三、院長工作時間跟我同進退,十五、十六個小時是必備的。」。


  先不論是否所謂的工時15~16小時是否都在全力工作,單論勞心的工作。持續15~16個小時之後,想出來的策略、做出的決策是否能維持一貫的高品質?!

  在長時間的思考之下,所做出的決策一定水準比較高嗎?而在每天如此的消耗之下,所做出的決策會不會趨於呆板、無法與時俱進?之前的

書中就有介紹過,

  人的大腦有兩種思考模式: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。很多的科學突破與發明、都在適當的專注模式之後,再不經意的發散模式所想出。(如

果工作的只剩吃飯、睡覺,那發散模式也不容易出現)。

  更何況,現在的社會進步快速、潮流朝生夕滅。不利用一些時間進修(增進自己)你的決策模式也一樣無法改善。(除非這位候選人,覺得所

謂的"閱讀"也是工作之一)。

  而行政院長不單要自己衝,也要能協調各部會。或不需要凡是事必躬親,絕對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幹就行。

   最重要的一點:難道,行政院長的工時長短,會直接變成施政滿意度嗎?我想因該不會。公民只管你能否順利、迅速地解決各種問題,不會去查行政院長的工時。

難道各種不滿,會因為:他每天都做了16小時,已經盡力了,大家要體諒他?還是能解決問題才是根本之道?你的努力與否,不是拿來說嘴的項目。正如同沒有行政院長是強調自己工時最長的!

 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