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大熊的雜談。
    近來高雄輕軌二階先行停工,聽到鄰居是說:這是個停損點,免得虧太多。

   停損點,代表他們希望交通建設要能"賺錢"。如果照這個思維的話,那麼偏鄉、山區的道路應該也不用蓋了?因為能帶來多少收益?你說有居民住在那裏,所以要給他們行的方便?!

 這個說法,跟前面的停損點不一致吧?輕軌會賠錢,所以停建,道路蓋好之後,卻不問使用率與收益??沒有柏油的路,難道不能行車嗎?那邊的居民不是二等國民,所以要跟大家一樣的柏油路?

既然是為了"行的方便",那麼輕軌為何要背負"賺錢"的原罪?道路就不需要?!

  或許我們建了很多"蚊子館",所以要監督錢是否花在刀口上。"輕軌"爭議多,利用率低,停建是個正確決定?像是大家已經使用很久的高速公路,當初可是沒有多少人有車的"昂貴裝飾品"?

現在不僅蓋了第二條高速公路,連蘇花都想蓋高速公路,怎麼都不會有人質疑這些公路會不會回本?有沒有虧損?!拿比較近期的高速鐵路,當初質疑的聲音一堆,現在可是南北來往最快速的選擇!


   道路是必需品,有必要存在?!可是有道路之後,除非你要用原始方式移動,你還需要購買私人載具(汽、機)車,繳交(汽、機)車稅金、購買汽油,才能正式享受道路的好處。而總是會有一些比較弱勢的

無法負擔私人載具,那麼這些國民的"行之權益"又在哪裡?不就只能提供大眾運輸工具了嗎,公車?公車難道就沒有"損益"的問題了嗎?當初台汽轉為公司化就收了不少的虧錢路線!

   這些被放棄的路線的弱勢居民,他們行的權益又在哪裡?或許我們都還有私人載具,可以自行移動的自由。而他們?只能用電動代步車?老爺車?鐵牛車??
  
  很多 的公共建設,本來就不是以營利為最大目的。尤其很難評估效應的事情上面,更是如此!

       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