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連續假期,趕快看一些本來想看的電影,這部可不是甚麼青春歡樂的電影。
  (下有劇透)
  這是一部有關集體罷凌、被霸凌着,言語所傳替的訊息只是一小部分而已。一名聽力障礙的女孩子轉入了國小學校,
由於與人溝通較為不便(畢竟小朋友多不會手語),融入團體困難後。開始被同學避開(或是不與交談),更嚴重的肢體霸凌就由男主執行,
包含但不限於言語,丟棄助聽器...等。由於在短時間內助聽器損毀率過高,再遲鈍的家長都會發覺到自己的小孩被霸凌。
在教師與其他同學將罪刑推至主角身上。主角母親還170萬元(助聽器費)給女主角家長(又是單親?)。等到女主轉學走,
班上的霸凌的對象就換成了男主。
  男主認為這是他自作自受,罪惡感和自我厭惡使得男主變成厭世。讀高中後想尋死之前男主想要找到女主....。故事就在
一堆人過去的錯誤中,爭扎、痛苦、逃避...。劇情就在背後的自責感、罪惡感尋求屬於自己的解答。  
  人類本來就是會把自己比較親近、熟悉的人視為"我們",對於不在"我們"之中的人,全部歸類為"他們"。而我們彼此的生活體驗
和現實又縮現我們的視線,讓我們對於無法理解的、不願理解的、都不想多花時間溝通、理解。以成年人來說可能就是點頭之交,
雖然跟每個人的瞭解是接近不可能的事情,但是如果要成為"朋友"這種事情卻不可以略過。
  回到電影本身,雖然劇情苦了些,卻是一步讓我們想想人際的根本、溝通不限於言語。是部可以促動人心的電影。
   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#電影 #聲之型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