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144166_4397664880250059_5978782610189579080_o

  <為何書名要有"史"??難道是喜歡看歷史的人多了嗎?>
  <書名雖有"史",卻只有部分篩選的敘述!>
  <不用背年代、人名、條約、地名的歷史就是故事!>
  <錢是否就是資本?>
  <歐債的危機從何而來?> 
   
    資本主義,在大眾的眼中,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?是個壓榨勞工的主義?是個貪得無厭的主義?

是個鼓勵消費的主義??


   這些都是部份的觀察,也就是部分的事實。雖然,財富自古已有,只是那是資本嗎?

像是富的流油的"威尼斯帝國"、"羅馬帝國"。這些曾經的國度雖然有很很多財富、也有眾多的"錢",

可它們並不能稱之為"資本主義"。資本:就是可以重複投入生產的"物品"、"資源"。例如土地、機器...。


而威尼斯帝國雖然富的流油,商人們卻不把賺的錢轉為資本,只是買奢侈品炫耀。而中國的古代也是類似,

雖然有很多財富,但是由於輕視商人,追求功名第一,而且任何的新奇技術只被當成觀賞玩樂用途。

沒有任何轉為資本的動機。為何這些人無須將金錢轉為資本?依書上所說,是因為那些地方的"人工"便宜,

沒有資本發展的利基。人工昂貴是資本的誘因?因為要減少人工成本,才會想要利用機器。而資本初期的機器,

都是由基層工作著自力研發,所以可以視為零資本。而圈地運動是原始資本累積,但是圈地運動並不是靠財力,

而是靠政治力。


  本書是由提出一個個疑問:然後用一段精簡化的歷史回答。像是[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]:[市場經濟像是:魚市、花市...各樣的市集早已有之,但佔整體經濟的一小部分,主要還是靠著封建制度...]

就在這些問答與歷史的片段之中,逐漸對於資本真實的樣貌有所理解。這樣閱讀起來也不會枯燥與乏味,只是對於書名的"史"似乎就有些刻意為之的感覺。說是歷史沒錯,但是是片段的。而所有的歷史都是有特定立場或是角度

去觀察的。除非你能用多個角度和面向去觀察同一個事件,要不然可能就會不中立。本書做得不足就是這些片段的歷史,歷史通常就是前因後果:你前面做了些甚麼事情,導致後來的事態。當然如果是國家之間的,也要看雙方

是否信任對方以及之前的敵對程度。而片段的歷史是無法讓你理解前因後果的,而本書是帶有簡略前因的簡短歷史。 雖然對一些歷史重度愛好著略有不足,但是對於多數看到長篇歷史就害怕地讀著來說,可說是比較容易閱讀。

  
 總結:本書採一問一答方式,採用歷史片段讓你了解"資本"。雖然"只"採用簡略的前因,可能沒辦法滿足重度歷史控,可對於一般大眾更容易接受!推薦給希望了解"資本"的人。當然,如果你是比較重度的歷史控。推薦你另一本

"棉花帝國"。


   趣味度:5

   難易度:6~7

   推薦度:6

博客來購書網址

**讀書心得系個人主觀意識及過往閱讀經驗、生活體驗而得。每人感受不一,僅供參考。

 

 

 


 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