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武漢肺炎有很重的針對性?把世界害得那麼慘,有許多人會持續記著這件事情。>
<武漢肺炎還在持續中,繼續先作好個人衛生>
<書名裡雖有瘟疫"史",事實上沒有鉅細靡遺,怕看歷史看到睡著的,可以安心一點了>
<某些描述有些令人恐懼,請自行評估>
武漢肺炎繼續肆虐中,看著世界疫情持續失控中。雖然已有疫苗,但要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,還要有一段路要走。讓我們看一下過往的歷史,
再來看看現今的情勢。
本書主要談論1918年的大流感爆發。書籍先從之前的美國醫學狀態,再介紹對此次防疫重要的人物,才開始切入正題。由於當時適逢一次世界大戰,
美國對於新聞管制到了十分嚴苛的程度。任何會打擊到"士氣"的新聞都會被"消音"。而由於在作戰期間,軍人就會大規模的調動。於是本來只是從一個小鎮
(未確認)的感冒,逐漸擴大到整個營區。因為戰爭的動員,使的營區都極為壅擠。[所有人都把他們的疾病集中在一個池子裡,每個人撿起他沒有得到過的疾病]
又跟著部隊的調動,進入了歐洲...。正當這個病情不嚴重的第一波流行快要過去時,病毒突變,獲得了驚人的殺傷力。
[感冒病毒不僅突變快速,它的基因是成段分開的...所以當兩種不同病毒侵入同一個細胞時,它們的基因就可能混合重組]
[全營區有百分之19.6的人掛病號,其中四分之三住院][病人開始時看起來像感冒,入院後兩小時出現紅斑...皮膚發藍的程度簡直看不出膚色是黑人還是白人]
有幾段描述疫情的景像讓人心生畏懼。但就算如此,本書仍屬於紀實類型。不像[我要活下去]的小說類型,渲染性少了些。單純趣味性來說的話,並不能算高。
而這場瘟疫的收場並不是人類獲得勝利,而是由於病毒的變種,殺傷力變得更低,突然的結束了疫情。
總結,本書含有學理(不多),醫學部分歷史。主要的是在描述形成此次疫情的背景,以及疫情的慘烈。雖然在這次疫情中,沒能跟病毒對決。但是科學家們繼續奮戰,
也獲得了一些成果。[即使有了新科技,要做出大量疫苗還是得花幾個月..若遇上致命的大流行病,其他國家政府是否會在其國民得到疫苗保障前與許出口?]
我國自身的疫苗研發能力是否可以強化?
對於一些隔離(鎖國)做出了觀察的結果,[採取隔離的軍營,和未隔離的軍營,死亡率含罹病率沒有差異]。不要忘記這是戰時的軍營,
承平時期的平民能做到更完整的隔離嗎?而追求利潤最大化,[也就是說醫療系統幾乎沒有多餘的負荷量]。
困難度:6
有趣度:4
推薦度:5
**讀書心得系個人主觀意識及過往閱讀經驗、生活體驗而得。每人感受不一,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