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大熊的雜談。
    今天有則新聞:為搶客家票,候選人紛紛用客家話或是想用泛客家族群來拉抬聲勢。其實不限於本次的選舉,在大一點的選舉上,常見有候選使用客家話或是企圖與客家鄉親拉近距離。但是就僅限於選舉期間而已,在選完之後,極少聽到這些當選人再度使用客家話。
或是發表保存/發揚客家文化的言論或政策?(當然,台語/原住民語言可能也有類似的情形),以實務上選用華語當成官方語言(並未在法律列表)。也就是說如果這些選舉人有心(或是除了選舉的開頭那兩句以外),任何場合都可以使用當地語言問候民眾。
   實際上就如前面所說,這些"客家/台語/原住民語...)除了在選舉期間外,很少會被這些執政著當成生活化的一種語言。如果平常就參雜著使用,何時突然混入一句不足為奇。這些語言對於這些政治人物,只是被當成"拉票","搏感情","展現親近"的階段性任務罷了。只要選上了,這個工具的目標就已經達成。雖然之前也看過類似的論述,但從候選人選擇繼續如此執行,可見得還一定有相當的效果。
  雖然聽這些人口吐我們慣用的語言,而非實務的官方語言。確實會有一種爽快感,但是別忘了,除了感情的需求外,對於們這些目標族群。這些候選人又提了甚麼實質的政策?
   這些選舉的語言展示,其實也不會太困難,只要選前拼命學會那關鍵的一兩句就好。你要因為這種語言展示而決定把票投給他們嗎?還是好好想想,之前他有針對你的族群做了甚麼事情?還就只是選舉前的那一兩句"本土語言"而已?
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