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本書介紹對於我們較為陌生的非洲近代史,我們的歷史課本很少接觸到這個大陸。
   本書談論歐洲殖民非洲歷史,但可以從非洲人的角度來了解這段歷史。
歐洲當初許多國家市舉著"文明任務"的大旗,要把文明(?),醫療,教育帶給非洲人。
同時希望非洲能夠經濟成長,成為能提供原物料、以及新興市場的目地。
  理論的高堂,往往距離現實甚遠。在地的指揮官,由於抱著各式各樣的想法,法律條文裡的平等只是理論,
而不是黑人用來偷懶的擋箭牌。更何況有些條文的限制,雖然沒有明白寫出,但就是縮限當地人的法律適用。  
販賣奴隸的,屠殺原住民的...所做的惡,可說是罄竹難書。但是帝國主義是否只帶來了壞的一面?
如果把"良性"帝國主義所作所為給寫出,也是可以寫寫洋洋灑灑。
  而這些強加的改變,是否可以稱的上進步。則是有待商榷的。因為非洲和歐洲一樣,其社會與習俗的演化都是為滿足在地的需
求與狀況。許多冒險家來到非洲之後,繪聲繪影的描述非洲,使得歐洲人對於非洲有着錯誤映像及認知。而歐洲國家為了自身的榮耀
與利益,也在非洲殖民地上花上大筆人力與經費。雖然多數殖民地的效應是負的,但為了"帝國"的榮光,這些殖民地還是要保持下去。
  以下就是一些摘文:[
蘿茲在這裏使出的是:[商皮政骨]的帝國主義。
因為他們認為英國南非公司的意圖是:[要把我們搞到吃不上飯,然後逼著我們去工白人使喚。白人要我們去幫他們挖礦、斂財]
  在這樣一個暴力是日常的世界裡,人的求生意志常會隨知凋萎。.... 不令人意外的是女子拒絕生育,這是美國奴隸農員也發生過的現象。....
  一名殺害非洲人的僱員大言:[我一點也不擔心,法官還不是我的白人兄弟。]
法國入侵摩洛哥的手法:[曾經使出放款等精計入侵手段來侵蝕其獨立的根基。]
族群間的緊張關係不是因為看異族不順眼,而是起因於想混口飯吃的經濟壓力。
] 直到二次大戰開啟,非洲國家看到宗主國搖搖欲墜(法國),甚至還要原住民當忙作戰(多國),此讓非洲人有了自信,開始萌生脫離殖民之路。
  感想:關於本書:地名、人民、事件皆陌生。且不知原作不順暢還是翻譯不夠力,有的內文看起來很吃力:[...拿回來福槍..],
時間也不是穩定的從前到後...而是穿插跳躍。
  除非對非洲歷史及有興趣,大可以跳過這一本。但是你看了之後,可以糾正之前的錯誤認知,還可以找到許多的似曾相似。
 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 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