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 每年台灣都很容易水情吃緊,只要梅雨不來或是夏日颱風不來,就很容易遇上缺水危機。
   每年都有一堆學著專家提意見,可是缺水的情形還是不時發生。
  以下由水利局的一段報告: (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高達2,510公釐,雨量豐沛,相當於世界平均年降雨量973公釐的2.5倍,與各國
比較,臺灣排序第一。 ...與各國比較,臺灣每人年平均分配雨水量排序倒數第二,甚至遠低於沙漠氣候國家—沙烏地阿拉伯的11,111立方公尺,臺灣每人年平均分配雨水量明顯不足....)這段文字在西元2000年就已經提出,可惜政府讓我們感覺到的,只有呼籲節約用水。
    要克服困境,通常就是開源和節流。以水情來說,開源除非我們願意興建海水淡化廠,並且支
付相對高昂的水費,或是我們願意支付昂貴卻不一定有效的人工降雨,節流除了目前所進行的呼籲外。在缺水時能將水庫清汙,
沖洗用的水可以考慮使用洗澡水與雨水回收。使用省水的工具。但是那些都比不上檢討高耗能產業。哪些產業用水較大?
有關機關一定知道,可以進行輔導或是考慮製成更新。如同之前的報告一樣,我們所能分配到的與水量很少,但是我們有很低的水費,
民眾不感覺到與自身的荷包相關,自然在省水方面也不甚積極。這裡就要實施高落差化的多段水費。基礎可能跟目前差不多,
但是只要超過一個界限,水費就會上漲到令人無法忽視的程度。如果要如此的話,可能流量計與以數據化,方便用戶監看自己目前的用量,而如果這個實行了,大概還是要預防有人每個月都要用至級距的邊緣。
    水情吃緊是個困難的事實,政府不能兩手一攤。要大力改進!提出新費率,更新產業,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熊的雜談 的頭像
    大熊的雜談

    大熊的雜談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