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由:約翰、托蘭著作,另外上冊的介紹請看()。
  本書時間軸接著上冊,由馬理亞納群島開始,經過雷伊泰灣、硫磺島之戰、全日本大空襲、
到頭下兩顆原子彈、到無條件投降。
          上冊到了後半,舊大日本帝國的劣勢就十分明顯了。但是由於軍方的宣傳:萬一被美國人抓到
:就會遭受很恐怖的事情。(應謂此種宣傳,無辜喪命的百性亦有不少),雖然很多軍人都已經清楚,敗勢已無可挽回。但是為了能打一場
大勝仗。然後能接受"有尊嚴"的談判,或著是為了讓本土有更充裕的時間來作更好的準備。
就算是已經知道會全滅的命運仍拼死作戰。謂了報答皇恩(天皇)。自己的一己之力要像勝楠公一樣,七生報國。
        為了維護天皇的尊嚴、國體的完整,許多就抱著這樣的信念在作戰。戰爭的後期為何美軍開始大轟炸?
因為舊日本帝國的工業生產方是為在住宅區內生產各式零件。尤其歷經了硫磺島戰役之後的美軍,害怕登陸作戰會造成美軍的重大傷亡。
這也是決定使用毀滅性武器原子彈的原因。但是在使用原子彈之前,日本其實已經在尋求和談之路。但是由於一些軍方的人士,
這些行動不能太公開(有沒有跟開戰很像,一邊準備開戰、一邊和談,但是就是因為如此反而讓美國人疑心四起。也造成了二次大戰的開打。)
  書中的言詞描會能力強大,可說是會讓人如臨現場:[火球散發出來的高溫只持續不到一秒,但溫度之高(幾乎達攝氏三十萬度),
把爆炸點正下方的[原爆點]半徑一千馬內的花崗岩都給熔化了,...在市中心有無數的人影印在牆面上...]。
   很多時候,都可以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。但是因為錯誤的認知所犧牲的人命,卻多不可數。二次大戰雖已遠離,
但是還是留下了這些犯錯的經驗,可以讓我們可以避免犯下類似的錯誤。
     這裡是大熊的雜談,我們下次見!

arrow
arrow

    大熊的雜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